送别
李叔同〔近现代〕
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。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。
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。一壶浊酒尽余欢,今宵别梦寒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在城郊十里长亭的古道边,碧绿的香草外延伸到天边。晚风拂过柳梢,笛声断断续续,夕阳在重重远山外。
知心朋友大多已不知去向,漂泊各地,天涯海角各一方。就借着一壶粗酿的酒,趁著今夜这短暂的相聚,饮尽所剩的欢乐,今夜告别的梦中一定非常寒冷。
注释
长亭:送别场所,象征着离别。
古道:一个普遍的离别场所,古道常常出现在离别诗词中,此处的“古道”也表达了无尽的离愁。
芳草:即香草,亦用来比喻忠贞、贤德之人,来源自屈原《离骚》之“香草美人”意象。
残:残缺、残破,这里用来形容笛声稀落。
零落:这里用来形
简析
《送别》是一首歌行,是骊歌中的不二经典。此歌前三节是对离别的深刻摹写,将情感从具体的离别场景升华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;末节则是对前面内容的重复与深化。这首歌表达了离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不舍之情,具有普遍意义和广阔的时空范围,营造出纯美而深远的意境。
李叔同
李叔同(1880-1942) 初名文涛,改名岸,又名广侯、成蹊,字惜霜,号叔同。浙江平湖人,生于天津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就读于南洋公学经济科。公费留学日本。在上野美术专门学校习油画。加入同盟会。于东京组织春柳社,编演戏剧。归国后,任教浙江第一师范学校、两江师范学堂。民国五年(1916)入杭州定慧寺为僧,法名演音,号弘一。多才艺,编歌演剧、作画治印无所不擅,又通数国文字。为南社社员。诗好作长短不齐之句,奇趣洋溢。词豪婉兼具。有《弘一法师文钞》。今人辑有《李叔同诗全编》,词在集中。 10篇诗文 6条名句
胡岐兄妹
佚名〔近现代〕
胡岐兄妹,少孤。母以织席为生。及兄妹长,母病不起。兄妹相约:兄外出营生,妹于家侍母。邻有刘三者,欲图胡妹,妹斥之,遂怀恨于心。刘传言其兄,状其诸不孝事。兄亟反乡省之,值母卒,乃责其妹曰:“吾与汝二人,无母则无以成人,尔何为不孝?”妹涕曰:“无有是事,冀兄询诸邻里。”邻里皆曰:“汝妹至孝,举乡皆知,其有人诬之。”胡岐具言实情,众谴刘三。
沁园春·雪
毛泽东〔近现代〕
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。
望长城内外,惟余莽莽;大河上下,顿失滔滔。(余 通:馀)
山舞银蛇,原驰蜡象,欲与天公试比高。(原驰 一作:原驱)
须晴日,看红装素裹,分外妖娆。
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。
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;唐宗宋祖,稍逊风骚。
一代天骄,成吉思汗,只识弯弓射大雕。
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